2019年5月

《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》读书笔记

ICPS(I Can Problem Solve):我能解决问题。
问题:如何交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,并寻求解决方法。
建议一:文字游戏
有意识的帮助孩子使用以下六组词汇:
1,是/不
2,和/或者
3,一些/所有
4,之前/之后
5,现在/以后
6,相同/不同
通过学习者六组词汇,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模式,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产生的影响,进而敢于解决问题并理解他人的感受。
具体的方法有:
1)图片游戏,在看图书或者动画片时经常问孩子,图中的人是什么表情,有什么感受?
2)生活中让孩子熟悉并使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别人的感受:开心、伤心、生气、骄傲、沮丧等。
3)讨论感受:经常和孩子讨论个人或他人的感受。
扩展:更多高级词汇,如:合适/不合适,如果/那么,可能/或许,为什么/因为,公平/不公平等。
建议二:引导解决方法
当孩子与他人出现矛盾时,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孩子解决:
1)问题是什么?
2)感受如何?
3)怎么办?
4)先写出这些方法
5)如果不管用,可以试试其他方法,直到找到解决方法
6)告诉孩子这个就叫做“分享”,“宽容”,协调

角色扮演:家长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,还原当天遇到的问题,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。
玩偶扮演:使用玩偶扮演其他孩子,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
找办法游戏:把每一次的矛盾都当做一个成长的阶梯。

如果让我来形容这种思路,大概就是:不要盲目的给事情下定论,也不要盲目的告诉孩子怎么做,而是恰当的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。

比如,当孩子在学校打了别的同学的情况:
(错误范例)
孩子:小明打我了
家长:什么时候打你了?
孩子:今天放学的时候。
家长:那你为什么不打他呢?/明天我去告诉老师/你为什么不去告诉老师呢?

错误在于,一,没有弄清事情原因;二,直接给出了错误的解决方法。

(应用ICPS的范例)
孩子:小明打我了
家长:他为什么打你?(问题是什么?)
孩子:因为我打他了。
家长:你为什么打他呢?(问题是什么?)
孩子:因为他不让我看他的书。
家长:当你打他的时候,他会有什么感受?(感受如何?)
孩子:他可能会很生气。
家长:那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吗?(怎么办)
孩子:不知道
家长:那怎么才能知道呢?(怎么办?)
孩子:我可以问他。(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,沟通)
家长:那你去问他吧,看他肯不肯告诉你。
第二天
孩子:他说因为我上次不让他看我的书。(孩子自己找到了原因)
家长:那怎么才能让他把书借给你看呢?(引导解决办法)
孩子:我可以先把上次的拿去给他看。(孩子自己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)
家长:那你明天把书借给他,然后再试试吧。

整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,或者说对话内容超出了预料,但根本依然是,尽力引导孩子,弄清楚问题的症结,思考很多解决方案并选择最好的一个,最终解决掉问题。
重要的是,1,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;2,应该一直提问,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;3,把重点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,即可以不急着得出结论,而是设想各种可能的方法,让孩子自己来思考,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,如果一味地诱导孩子,下一次孩子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办。